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研究 > 正文

玉米种植科技创新研究

文章阐述了关于玉米种植科技创新研究,以及玉米育种创新的信息,欢迎批评指正。

简述信息一览:

玉米高产种植新技术

选用优良杂交种:因为优良杂交种具有良好的增产潜力,是玉米取得高产的基础,同时还要结合各地的具体生态类型,选用适宜的良种。

玉米种植高产的方法 平整土地 平整土地的作用不言而喻,春耕之前必须要做的一个步骤就是把土块打碎,紧接着把土地的透气性给提上来,这样才能使得土壤里面有足够的湿度以及氧气。不要小瞧这一步,否则你会后悔的。

玉米种植科技创新研究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玉米先播种,然后用塑料薄膜覆盖。出苗后,及时人工放苗,并用土夯实根系。地膜覆盖可以提高土壤温度,因此可以提前5天播种,一般在4月下旬。垄上***用机械沟过滤大量水分,小行距40~50cm。播种深度一致,覆土均匀,播种深度3cm。种植密度根据品种特点确定,一般每亩4500-5000株。

玉米的施肥技术 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是玉米高产的重要措施,紧凑耐密的高产、抗倒品种、供肥能力强的地块适合密植,管理水平高、肥料投入大的地块也适合密植。 合理施肥 玉米是需肥较多的高产作物,氮、磷、钾三元素需要量较多,其次是钙、镁、硫、硼、锌、锰等元素。

高油玉米植株通常高5至8米。控制高抗是高油玉米高产的关键措施之一。一般来说,在大耀斑期间每英亩可以喷洒30毫升玉米,或者在大耀斑期间每英亩喷洒新的生长调节剂维他林。病虫害及时处理 高油玉米对大斑病有较强的抗性,但玉米螟的发生率较高。

玉米种植科技创新研究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我国科学家在遗传育种方面的成果和利用了哪些技术原理

1、原理:将基因工程应用于育种工作中,通过基因导入,从而培育出一定要求的新品种的育种方法。优缺点:传统育种方法属於杂交育种,品种改良主要受种原变异之限制,而不同物种(species) 间之杂交颇为困难,育种成果难有大突破,「绿色革命」(green revolution) 很难再发生。

2、作物遗传育种技术、方法不断创新。我国在杂种优势利用、诱导有利基因变异的细胞工程技术、转移有益外源基因的转基因技术、分子标记辅助目标性状高效选择技术等方面进行卓有成效的探索,提出一批育种新技术和新方法,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现代育种技术体系。

3、多倍体育种的原理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遗传变异率增加:多倍体植物(如三倍体、四倍体等)的染色体数目比常见的二倍体植物高,雌、雄配子都会由多倍的染色体组成,而这些配子在融合时,其染色体数量也会增加。因此,多倍体育种相比二倍体育种,其遗传变异率更高,可获得更多的变异种。

4、太空环境对植物基因产生影响已经得到各国科学家的证实。但是对太空育种原理的解释仍在争论之中。

七次创造中国夏玉米高产纪录的育种专家是?

1、是李登海。李登海作为农民发明家,被称为“中国紧凑型杂交玉米之父”,使他与“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齐名,共享“南袁北李”的美誉。30多年间,先后选育玉米高产新品种80多个,7次开创和刷新了中国夏玉米的高产纪录。他主持选育的“掖单”系列玉米新品种,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2、李登海从1***0年开始从事农业科研工作,近40年来,他和他的团队先后选育了40多个高配合力玉米自交系,选育出较好的紧凑型玉米杂交种100多个,连续7次创造和刷新了我国夏玉米的高产记录,2次创造和刷新了世界夏玉米的高产记录。选育的玉米品种中有50个品种通过国家级和省级审定,29个品种已获国家植物新品种权。

3、李登海长期致力于玉米育种和高产栽培研究,连续30年在海南搞加代育种,研究的玉米品种7次刷新中国夏玉米高产记录,2005年创亩产14086公斤的世界夏玉米高产记录并保持至今。

4、公司与国内大专院校广泛合作,开展转基因、分子标记、单倍体诱导、细胞工程、辐射、航天等高技术育种研究工作,取得了突出成果。连续36年持续、不间断地进行玉米高产栽培攻关研究,开创了中国玉米高产道路。

5、年秋,在莱州后邓村的一片农田里,一个轰动全国的纪录诞生,名为“掖单2号”的玉米,创下中国夏玉米单产 779公斤的最高纪录。年仅31岁、只有初中学历的李登海,一跃站在了中国玉米研究的最高峰。■在北方,玉米育种一年只能一次。为加快实验速度,李登海冬天到海南育种。

6、李登海,长期致力于玉米育种和高产栽培研究,连续30年在海南搞加代育种,研究的玉米品种7次刷新中国夏玉米高产记录。他开创了中国紧凑型玉米育种先河,有52个品种通过国家和有关省市审定,获得44项植物新品种权和10项专利,被誉为“中国紧凑型杂交玉米之父”。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D。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所开发适于植物品种鉴定的位点组合筛选工具...

在植物育种与遗传学的前沿领域,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所的研究团队近期在《作物学报》(The Crop Journal)上发表了一项革新成果——“LociScan:植物品种鉴定的位点组合筛选神器”。他们针对植物品种鉴定的关键需求,开发出一款强大的工具,旨在以最小标记组合实现大规模、低成本且精准的鉴别工作。

在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实验室内,记者看到,科研人员取出玉米***内乳白色的胚,加入试剂,制成玉米DNA溶液,运用一系列生物分子检测技术,通过数量扩增、电泳、染色等一系列环节,放大的呈带状的千姿百态的玉米“DNA指纹”图谱在玻璃板上一一呈现。

NK211是一种玉米,申请者: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所,育种者: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所。东华北中晚熟春玉米组出苗至成熟130.0天,与对照郑单958熟期相当。幼苗叶鞘紫色,花丝绿色,花药浅紫色,颖壳绿色。株型紧凑,株高318厘米,穗位高121厘米,成株叶片数20片。

摘要:利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研究了17个玉米优良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4个AFLP引物组合分别扩增出30、30、441条多态性带,平均每个引物组合扩出325条带,4个引物组合共扩增出145条带,每一个引物组合都可将17个自交系完全分开。

常规分析包括全基因组重测序数据比对,筛选候选MNP标记,引物设计以及染色体密度分布图绘制。而高级分析则针对标记验证和品种相似度计算,通过提取样品SNP基因型,计算两两样本间的相似度,生成矩阵,为研究者提供了便捷的筛选和鉴定工具。

京科968的作物种类为玉米,审定时间是2011年,审定编号是国审玉2011007,选育单位是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在东华北地区出苗至成熟是128天,幼苗叶鞘是淡紫色,叶片是绿色,叶缘是淡紫色,花药是淡紫色,颖壳是淡紫色。株型呈半紧凑,株高是296厘米,穗位高是120厘米,成株叶片数是19片。

关于玉米种植科技创新研究,以及玉米育种创新的相关信息分享结束,感谢你的耐心阅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